作者:伍必胜 发布时间:2021-03-24
美术馆属于艺术类博物馆,但是光环境与历史类博物馆照明有很大的差别。
美术馆整个空间比较亮,照明方式以泛光为主,俗称“白盒子”。
这样做的缘由主要有三个:
一是空间亮了以后,看起来比较宽敞。
二是泛光照明比平均,柔和。环境友好,眼睛不易疲劳,人在里面比较舒适。
三是空间明亮了,便于欣赏作品的细节以及长时间观摩。
当然,我们可能担心,整体的光环境亮且平均,没有将重点光放到展品,会不会让观众无法注意展品?
这个我们其实不用担心,人的确具有趋光性,哪里亮眼睛会先注意到,但是如果都亮了,我们会关注颜色。
美术馆展示的作品,色彩比较丰富,然没有对作品作重点照明,精美作品还是会成为观众的焦点。
美术馆空间布光时以自然明快为主。这个自然明快,是基于观众感受。并没有必要完完全全做成白天的样子,毕竟是室内布光,这时要做一些调整。
白天自然的光很亮,照度非常高,午是几万勒克斯,早上及黄昏也到一两千多,但是在室内,照度几百就够了。要在室内做出自然的光环境,我们会相对做亮一点,无需做到通常室外的照度。
而且白天的色温也是很高的,天大部分时间5000-6000K很普遍,在室内做比较自然的光环境就不需要这么高,我们一般用4000K。
高色温是与照度相适应的,室内照度降下来了,温也随之下降,然空间看起来会比较奇怪,有点惨淡。
自然的光环境容易让我们想到蓝天白云,但这个真实的环境光太强,太硬.如果在室内,我们没必要去完全模拟,从空间及观众感受考虑,我们采用类似阴天的光会比较合适。光相对强却柔和且舒适。
所以,在美术馆空间,我们最常采用比较明亮,看起来自然的光环境,会作以下调整:
1.整体照度适当提高,使空间看起来宽敞
2.色温适当提高,通常用4000K,与较亮的照度结合,更自然
3.采用柔和的洗墙或宽光照明,使整体空间偏亮,偏匀
当然,也有一些美术馆采用类似博物馆的“黑盒子”的做法,对展品重点照明,其它空间做暗,达到基本照度或者安全照度就可以了,实现“以暗衬亮”。
这样的空间,度做低了,色温也要随之调整,一般用3000K,因为在暗空间,低色温会比较舒服一些。
照度方式也随之变化,以重点照明为主,如果采用泛光照明,体照度偏低以后,观众对于色彩的感受度降低,对展品关注度降低,而且在仔细观摩时,难以辨识细节。
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型的展示空间,由于照度对比大,在这样的空间停留太久,眼睛易疲劳。而且接待游客不能太多,易看不清。
因此,除了文物或者名贵字画,需要重点考虑光对作品的损害,才这样做。一般的美术馆还是以亮环境为主。
当然,虽然“白盒子”的参观体验强于“黑盒子”,是,在设计美术馆光环境时,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,如展品保护,空间光环境太平板等问题等。
美术馆的空间做亮,通常有两种方式,把天花做亮,抑或将墙面做亮。
把天花做亮有很多办法,通常在天花上做灯膜。这样空间全亮了。这种往下普照的方式也符合人的生理习惯。
上图是天花灯膜的效果,灯膜虽然简单易用,但要注意以下情况:
1. 灯膜表面与内部的光源应保持一定距离,这样灯光能充扩射,从而灯膜漫反射出来的光就很匀。如果距离不足,会出现一道道亮斑或亮暗交叉光斑。如果天花空间高度不够,灯膜只能离光源很近,这时可以在光源上方加一层扩散膜,将光打散。
2. 如果整片天花膜太大,长时间使用易下坠,因此要注意支撑
3.天花灯膜最好能调光,光源时间久了会有些衰减,因此开始可以调暗一点,之后再调亮,以控制光照的一致性。另外,通过调节亮度也能减弱眩光
4. 灯膜应透光率高,且一定要能耐温,防火。
5.考虑好后期维护的问题,光源,灯膜,支架等一定要质量可靠。
天花膜制作容易,也效果不错,但也有个弊端,就是不节能。
就美术馆而言,重点是展示物,而这些大部分布在立面,所以天花膜的方式大部分光浪费掉了,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看,不是很可取。
为解决这个问题,也有通过引入自然光的方式,解决这个弊端。
上图是德国法兰克福施特德尔美术馆,中央吊顶分布了很多个优雅的弧形孔洞,这种洞穴式的开口引入了自然光,这样一方面解决展厅的光照问题,另一方面能耗极低问题。
当然,不是所有的展厅能方便地引入自然光。
这种情况,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,那就是自然光的变化很大,所以展厅还要配备柔光的装置,有害光过滤装置(自然光的紫外,红外辐射较大),光照度自动补偿装置等。
上图是另一种天花漫反射照明方式,通过灯光将布在天花的雕塑或者艺术品照亮(灯具一般隐藏在边部槽位里),这种漫反射照明,将展品表现得很充分,而环境照明则是通过展品表面的强光漫反射而实现的。很多古建,教堂的穹顶都这样处理。
这种处理方式对天花及穹顶的艺术品表现非常充分,但是,如果单纯靠穹顶的漫反射来提供环境照明,照度还是不足,需要其它照明补充。
美术馆的画作或艺术品通常陈列于墙面,因此,我们不得不要重视立面照明。
平常人的视觉主要是平视,超过 80% 的日常活动是基于平视获取信息,平视即与立面相关。立面惯用的洗墙照明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墙面上, 以突出艺术品。
关于美术馆的洗墙照明,现在的专业灯具已经能做得很均匀,比以前有很大进步。
但是,洗墙照明做得很均匀就很好了吗?
洗墙照明作为一种设计概念,最早由 理查德·凯利与菲利普·约翰逊两位设计大师创造,他们称之为“光洗墙”。它是采用多个隐藏光源组成一组泛光,将墙面均匀地照亮。
他们认为,“让灯光像水一样洗过墙面”,能大幅度地提升空间美感。
前面的文章我们谈了美术馆的洗墙照明,那么,洗墙照明是不是均匀就好了呢?
白天太阳洒在墙上最均匀了,但其实我们看了并没有太多感觉。
美术馆之所以把墙面洗亮,是因为以下原因:
一. 突出表现墙上的艺术品
二. 墙面的光照均匀,观众体验舒适,长时间欣赏眼部不易疲劳
所以,如果洗墙照明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就非常好了,一味地追求光照均匀而忽视以上两个因素,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。
根据上面两个因素,笔者认为优秀的洗墙照明应该做到:
一. 把展品照亮,比展品周围要亮一些
二.展品周边的光暗下来且柔和过渡。这样既可以突出展品,又可以柔化光环境。
柔和舒适的光环境能让眼睛放松,观众的长时间欣赏不会感到眼部不适。因此,我们分析一下人的眼睛。眼睛的“最佳视角”是以人向前平视90度为标准,向下倾斜15--40度。这是人们观看一个物体时最清晰、最舒服的视角角度。这个角度可以大大的延长人的用眼时间而不感觉到疲劳,提高阅读质量。
所以,最适合的展品与灯光布置方式应该是:
1. 展品布置在眼睛的最佳视角区域内。
2. 灯光将墙面照亮,但最佳视角区更亮一些,然后光照向其它区域渐变暗。
墙面的光照示意如下图:
这样的做法既将艺术品照亮,又将墙面洗亮,光氛围柔和却又突出了展品。
这也很节能,空间明亮通透,避免光浪费。如果只是将整个墙面照亮,无差别洗墙,过分追求立面照明的均匀,这样的空间会比较平板单调,展品不突出。非展品周围的光除了营造空间氛围,作用不大,不节能。
采用洗墙来做立面展示,如果展品表面反射率较高,单靠洗墙照明就够了。
一般美术馆的墙面是白色的,展品的色彩大多比较丰富,人容易被吸引。
如果墙面是暗色的,展品会被更加凸显,尤其展品是亮色或者反射率比较高的,如下图:
但是,如果墙面是浅色的,而展品反射率又比较低,那么单靠洗墙照明是不够的,还需要通过重点照明去补光。
也有采用宽光束灯具,将展品置于灯光中心,如此展品亮一些,通过大光束的中心到边部和过渡达到整体效果,也会不错。
总之,洗墙照明是为空间的展品表现,氛围营造服务的,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,才是合适的。
但除此之外,我们还有需要考虑的,那就是观众体验。整个空间单纯的洗墙照明,会让人觉得太单调,乏味······
这些问题又有什么解决办法,照明方面有哪些对策呢?有没有其它的照明方式呢?当然有。一般有切光照明和变焦照明。
切光照明的灯具,俗称切片灯,照画灯,有句话最能体现它的特点:
照画不照墙---光只会截止在画框里,看起来像内透一样。
这种方式极大地突出了作品,画面的光一般比较均匀,细节突出。而画面之外是暗区,明暗对比让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移到被照物。
早些年推出时,艺术家们很喜爱,很多画展,摄影作品展竞相使用。
一些纸质的文物展示也应用此灯,由于纸质类文物是对光敏感的展品,照度控制在50勒克斯以下,这种照度让展品看起来很暗,采用普通洗墙照明文物不突出。
但是用了切光灯以后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,非画面区域是暗的,画面看起来反倒亮了。这种以暗衬亮方式很有戏剧效果。
切光照明适合于暗空间,如果空间很亮,其效果会差很多。
其效果与洗墙照明刚好相反,它能突出作品,但明暗对比增大,空间看起来变小,变暗。
所以,空间里这种灯用多了,观众的眼睛也会不太舒服。
所以,一般的美术馆空间,门口或者走廊等过渡空间会用洗墙照明,而在局部重要展品处,将氛围光做暗,再配合切光照明,会起到突出艺术作品的作用。
这样也调节了整个空间光氛围,不至于太单调。
还有一种灯光是变焦灯,这种灯就是将光斑调到与展品一般大小,画作被灯光笼罩,中心光最强,逐步到边缘减弱。
专业变焦灯的光晕会做得很柔和,灯光从艺术品中心到周边过渡时,退晕柔和舒适,因此,它既突出艺术品,又不至于亮度对比太强烈,眼睛舒适感会强一些。
这种灯光应用也很广泛了,任何空间,如果要突出作品,可以把光斑调精准一点,亮度高一点。如果要强调舒适度,把光斑调大一点,亮度调柔和,这样空间亮度对比下降,整体空间会亮一些。
当然,这种空间的光氛围,舒适度比洗墙照明低一些,但它重点突出了,也省电。
美术馆用得最多的专业灯光一般包括这三种,在不同的区域,根据需要灵活使用。
譬如上图作品,如果用以上的三种照明方式都可以,洗墙照明会柔和明亮。切光照明会突出作品。不过,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:
这是一幅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,没有严格的照度限制要求,当然环境光亮一点会比较好。这样,就可以先采用洗墙照明,把画作和空间做亮一些。
不过这样画作看起来比较平淡,这时我们可以选一只变焦灯,在圈圈标识的地方补光,把它做得更亮一些,整个展画就更有层次了。
所以,什么空间采用什么方式,希望达到什么效果,无固定模式,可以灵活调整。
美术馆是展示交流,收集保存美术艺术作品的地方,不同的美术馆也各不相同,如版画艺术馆、书画馆、工艺美术馆等。油画类作品比较多的当代美术馆,灯光会亮一些、匀一些,而书画院光环境会暗一些。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:光环境尽量模拟创作场景。由于油画的创作大多在室外,故空间光环境模拟室外光。而书法字画创作多在室内进行的,故其光环境会模拟室内光。
因此,场馆的定位不同,光环境也不相同。故在场馆定位时,应确定光环境的基调,它包括:
照度
空间是偏亮还是严格参照《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》执行,如果文物少,当代艺术品多,空间就会偏亮一些。而如果字画与文物多,就要参照标准执行。
色温
空间如果偏亮,当代艺术作品多,色温会取中性白,如4000K;而如果空间偏暗,字画多,色温会取暖白,如3000K。
显指
灯光无论何种色温、亮度,都会选高显指灯光,除非成本不允许。对于暗空间灯光显指尤为重要,否则难以辨色。
场馆定位不一样,灯光基调不一样。而馆方或者设计师的想法不同,也会影响灯光。
对于场馆灯光,有三种有意思的观点:
1. 以展品为中心
2. 以人为本
3. 无中心主义,展品、人、灯光都光艺术空间的一部分
这些观点各有千秋,这里我们暂不讨论各家观点的对错好坏,从设计与施工的角度来看,美术馆照明要求是渐进的:
首先,我们要满足功能要求。无论展品、人、空间主次如何,我们首先要保证空间光达到便于观展的目的,同时展品突出。这是必须满足的。
其次,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,我们还要考虑观众参观的舒适性,防止“博物馆疲劳”。我们可以从视觉、展线、光氛围等方面再深入研究,作出调整。
最后,我们再考虑灯具造型、点位、参观者的分布、流量等,通过调整与引导,让各种元素融入艺术空间,营造舒适协调的空间氛围。
这样看来,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,我们不知不觉地满足了以上三种观点的要求。
同类展馆,内部展览也不相同,展览不同,照明方式也会不一样。
不同展馆的展览大多分两类,即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。常设展览相对固定,临时展览经常变换。常设展可以对灯光定制,通过灯具造型或室内造型让灯具隐藏,或者灯具与室内软装结合,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。临展就不太一样,根据展览的变化,灯具需要调整,故轨道灯用得最多,变焦轨道灯就非常适合,亮度,光斑大小,灯位都可调,极大地方便了临展。
因此,即便同一个馆,展览不同,照明方式也不同。
常设展览可以采用吸顶安装灯具,将灯体大部分隐藏在天花内。
也可以采用发光膜,能提供面光与点光的定制灯具。
当然,也可以采用专业轨道灯。几类灯具组合,达到完美效果。
临展空间就不一样,几乎都是轨道灯。主要是考虑展览的变化,如果灯具固定了,展览有任。
何调整,灯具的位置、亮度、光斑大小都没法动,展览就没法打光了。
美术馆的灯光基调,照明方式确定了,接下来需要关注灯光质量。
以前做博物馆美术馆,经常听到一些专业人士谈“光伤害”,要防止红外、紫外辐射等等。
但是到了Led时代,再谈红外紫外辐射已经是一个伪命题,因为即便用严格的标准,led光源的含量还是偏低,我们要关注的倒是蓝光伤害。早前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发现,LED光源能够使19世纪绘画大师凡高常用的铬黄颜料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颜色改变。(资料来源:人民网/文化/滚动新闻推荐 2013年01月11日)
由于光的辐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,LED光波中的蓝光波长最短,故对于颜料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蓝光。而对于LED光源,色温越高,蓝光成份含量越高!比较简单的控制蓝光的办法是注意光色温,《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》对于人工光的色温有要求:
“一般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小于5300 K,文物展厅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温应不大于4000 K”通过这些标准指导,对于光的伤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除了光伤害,我们还要注意眩光、亮斑、色容差、显指、杂散光等,以下通过图例一一说明:
1. 杂散光:灯具投到天花的杂散光,需要去掉
2. 亮斑:灯具光束角过小,造成投光不匀,产生亮斑
3. 眩光:灯具防眩角过小产生的眩光
4. 地面产生不需要的亮光带
5. 灯具洗墙或投光不匀造成的亮斑
6. 投光的亮区不在展品上,在展品上方
这些都需要通过照明设计,灯具选型及灯光调试来一一解决。
如果这些问题都考虑到了,空间氛围就会很好,灯光与室内整体设计相得益彰!下图是一个艺术品展示空间的实景:
1. 空间简约,大方。没有繁杂的装饰,显得空间大。
2. 画面通过暖色的布光,突出艺术品。整个空间光色偏白,暖白色温的重点照明让画面突出,不过,由于灯光十分柔和,灯光与环境光,艺术品与墙面没有区分界限,融入感强。
3. 冷色的,偏蓝的自然光给空间以清新、自然之感。它与暖色的木板,灯光相呼应,整体层次更加丰富,不再单调。
4. 墙面反射的人工光与天窗的自然光,作为环境照明均匀柔和地洒在地上,给游客安全舒适之感。
所以,好的空间光氛围,通过优秀的照明设计,专业的照明产品,细致的灯光调试,才能打造令人流连忘返的光环境!